一到旅游旺季,新能源车补能难的话题总是容易冲上热搜,因为抢夺充电桩而引发的争吵更是屡见不鲜。这几天,新势力品牌蔚来又因为新疆充电桩事件躺枪。那么问题来了,品牌自己建设的充电桩,为自家用户设置充电优先权对其他品牌用户是否公平?
(相关资料图)
离不开的里程焦虑
燃油车时代,基本没有人提过续航焦虑这个概念,而在EV时代,几乎每一位新能源车主都有不同程度的续航焦虑症。
在城市里,电车就是最完美的代步出行解决方案,使用成本也低得吓人,而在长途出行这一板块,电车的劣势依然明显。所以,很多新能源品牌都想着怎么扩充自己的补能版图。在这方面,蔚来在新势力厂家里算是最激进的,有换电站也有蔚来自建的快速充电桩,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减少车主的续航焦虑。
这个时候摆在车企面前的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建充电桩是要钱的,而且数目很大。毫不夸张地说,建设一个充电站大几百万是要的,在偏远地区的建设成本只能更高,而且还得计算附带的人力成本。因此,在偏远地区建设充电桩就是吃力不讨好,对于很多厂商来说,自建充电桩犹如香饽饽也是烫手山芋。
为自家用户设置充电优先权不公平?
品牌充电桩要不要为自家车主设置充电优先权?这也是近两天X博炒得最热的话题之一。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现在有很多厂家都开发了自有的品牌充电桩。在这个环节蔚来、小鹏、特斯拉算是布局比较早的,充电桩的数量也算比较多。前面我们也提到建设这些充电桩都是需要成本的,这就要求车企在卖车获取利润的同时把一部分利润拿出来建设这些基础设施,这就相当于该品牌车主在为这些充电桩买单。
所以,开头提到的问题就显得清晰明了了。品牌自建的充电桩有必要为自家的车主提供充电优先权,因为这些车主在买车的时候就已经为这种补能的便利性付费,因此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是有权利享受到这种充电优先权的。
至于其他品牌的车主,从商业角度出发,有为其提供补能服务的必要,但在补能费用上要做相应的提高,类似的策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原品牌车主的心态,这也是向其他品牌车主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方式。
逃不开的补能难
说一千道一万,新能源车主长途出行补能难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靠那些第三方充电桩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些第三方充电桩建设方看重的更多是利润而非便利性,因为充电桩建设初期需要巨量的资本投入,稍有不慎就会落得满盘皆输,毕竟这些厂商还指望收取用户的充电服务费赚取利润呢。
因此,从目前来看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那些新能源品牌多建设一些品牌自有的充电桩,特别是那些在市场上销量比较优秀的品牌。毕竟这些品牌的体系较大,完全有能力承担自有充电桩的建设费用,加上海量用户托底,通过收取充电服务费来维持充电桩的运营是完全没问题的。
写在最后
电车充电补能向来是一个热门话题,稍加炒作就可以轻易冲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总归来看,还是因为“续航焦虑”“充电焦虑”在作怪。而此次蔚来充电桩事件也告诉我们,其他厂家不能只停留在埋头造车的这个局面,还应该把目光放到用户的补能环节。补能这个环节玩好了,或许会为后续的产品销量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